本病是指由于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。人体因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。男女老幼均可感染,但以青、壮年,农、渔民占多数,夏秋二季最易感染。
在尾蚴侵入身体处可发生皮炎,出现象蚤咬的红色丘疹、奇痒。潜伏期约一月左右。
(1)临床表现
急性血吸虫病
多见于来自非流行区无免疫力而新近接触大量尾蚴的病人,夏秋季较多见。起病较急,先有畏寒,继而发热,一般在39℃上下,以下午及晚上较明显,出汗后热退,体温曲线如锯齿状。发热可持续半月至1-2月。热度高低和持续时间与感染程度成正比。此外,尚有腹痛、腹泻、大便带血和粘液,咳嗽,肝肿大压痛等。
慢性血吸虫病
常见于流行区有反复多次感染的农民,他们自幼和河水接触有一定的免疫力,因此一般不产生急性期症状,多数且无明显感觉,仅在普查时发现。慢性患者的症状以腹痛、腹泻为常见,大便日2-3次、稀、偶尔带血,时发时愈。主要体征为肝脾肿大。有时有腹水及黄疸。
晚期血吸虫病
多见于流行区反复重度感染的患者,表现为肝硬化、门静脉高压症,主要症状有巨脾(大多伴有脾功能亢进、血细胞减少)、腹水、食道下端和胃底部以及腹壁静脉曲张等。食道下端和胃底部曲张静脉破裂时可发生上消化道大量出血。在儿童期得病的,如不及时治疗,可因发育障碍而形成侏儒症,即成年人矮小如儿童,生殖器官不发育,俗称“童子痨”,现已少见。
异位损害
指虫卵侵入门静脉系统之外的肺脑等器官而引起的损害,主要症状分别为咳嗽(重者伴气急)和局限性癫痫等。
(2)实验室检查
血象
嗜酸性粒细胞增多,在急性期尤为显著。
粪便检查
大便中检出虫卵或孵出毛蚴。
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
可查聚集之虫卵,检出率较高。
血清学检查
常采用环卵沉淀试验,冻干血球间接血凝试验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抗体检测。
(3)治疗
西医治疗
吡喹酮:该药具有疗效高,毒性低、反应轻、疗程短,服用方便等优点。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按120mg/公斤计,分12次4天服完。慢性血吸虫病总剂量按60mg/公斤计,分6次2天服完。
硝硫氰胺(7505):疗效不及毗喹酮,反应则较大,目前较多用于治疗耕牛血吸虫病。总剂量6-7mg/公斤,等分3次口服,每天1次。
中医治疗
中医可采用单验方,如复方槟榔片(枣泥、槟榔、雄黄、茜草、红 藤)治疗慢性血吸虫病。半边莲45克水煎服,15日为1疗程,治疗晚期患 者伴腹水。
(4)护理
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。多吃蛋白质,少吃脂肪类饮食,患者粪便应单独处理,防止污染水源,造成流行。
(5)预防
①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牛以控制传染源;②灭螺以切断传播途径;⑧粪便管理,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,保护水源,改善用水卫生(提倡用井水。可疑用水消毒:饮水先用明矾沉淀,再以漂白粉消毒。每担水加漂白粉1克漂白粉精一片,15分钟后即可安全取用);④尽量避免接触疫水,必须接触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。防蚴笔(以脂肪酸为基质,加碱皂化后加2%氮硝柳胺和10%松节油制成)具有强大杀灭尾蚴的作用,涂擦皮肤可耐久不脱。此外有1%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,对尾蚴亦有杀灭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