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,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,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变,最后导致胃固有腺体萎缩,甚至消失。本病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,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。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,而饮食不节、精神因素、胆汁反流等则是导致本病重要诱因。
(1)临床表现
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迟,上腹部不适或隐痛、吸气、反酸、恶心、呕吐等,并呈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。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伴贫血、消瘦、舌炎及腹泻等。触诊时剑突下有压痛。
(2)分型
按胃镜和病理学所见,可分为①浅表性胃炎:胃粘膜表层有充血和水肿,而糜烂和出血较少见,胃腺体常保持正常。②萎缩性胃炎:胃粘膜层变薄,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。
慢性胃炎常可兼有浅表性和萎缩性病变,但多以萎缩性为主。
按发生部位又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。
目前认为,胃体胃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关系比较密切,而胃窦胃炎则与吸烟、饮酒等外来刺激或胆汁返流等关系较大。在我国,胃窦胃炎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胃体胃炎。
(3)理化检查
胃镜及病理检查:是本病确诊及分型的最主要依据。尤其胃粘膜组织活检是确诊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。
幽门螺杆菌(HP)检查:慢性胃炎患者HP检出率在80%以上。阳性发现与病变活动性有关。
胃液分泌功能测定: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无明显规律性。而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中游离酸减少或缺乏。
(4)治疗
西医治疗
去除病因,如戒烟禁酒,避免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及食物。
药物治疗:①缺胃酸或低胃酸者可用1%稀盐酸的胃蛋白酶合剂口服。②高胃酸者可服用氢氧化铝凝胶、胃舒平和甲氰咪胍等。⑨疼痛发作时可服用阿托品、普鲁苯辛和颠茄制剂。④抗菌药,可选用黄连素、庆大霉素、痢特灵、链霉素等。⑤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可服胃复安,餐前服。⑥保护胃粘膜,杀灭幽门螺杆菌,可口服得乐冲剂,注意不与牛奶及抗酸药同服。⑦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,有恶性贫血者可注射维生素B12。
手术治疗:萎缩性胃炎如出现Ⅲ级不典型增生或合并反复复发的胃溃疡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。
中医治疗
针灸
针刺:地内关、 中脘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胃俞等穴,暴痛实症用泻法,久痛虚症用补法。适用于各种胃脘痛。
艾灸:中脘、足三里、神阙等。通用于虚寒型胃痛。
推拿按摩
摩腹:于中脘部施以环形抚摩10-15分钟;或按揉足三里穴和胃俞穴,各l00次,每日 l-2次;循足太阳经按擦皮肤l-2分钟,每日 l-2次。
食疗
白扁豆粥:炒白扁豆50克,粳米100克,加水煮至烂熟服,用于脾虚纳呆者。
玉竹15克,沙参10克,炖老鸭1只,每周1次,用于胃阴虚者。
姜橘土豆汁:鲜土豆100克、生姜10克。榨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,烫温,每次服30毫升,适用于胃寒气滞型疼痛,
单验方:乌贼骨粉,每次3克,每日3次,适用于泛酸、吞酸明显者。
(5)护理
胃炎发作病人应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。注意饮食规律和卫生,少量多餐,进食富营养易消化食物,不暴饮暴食,避免粗糙和刺激性食物,勿食过冷、过热和容易发酵产气的食物,养成细嚼慢咽习惯,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和。进食后应休息20分钟。胃酸低者多食肉汤、鸡汤等,胃酸高者应避免进食酸性、多脂肪和刺激性强的食物。腹部可用热水袋热敷或用腹带保暖。
(6)预防
保证心情舒畅,生活有规律。积极治疗鼻腔、口腔、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。慎用、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,如阿斯匹林、消炎林、磺胺、保泰松等。
本病常与饮食有关,指导病人加强饮食卫生和饮食管理,帮助患者掌握胃炎的自我护理,防止疾病复发和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