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。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、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密切关系。因为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(98%-99%),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。本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%-12%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青壮年为多,男女之比约为3:1。
(1)临床表现
本病以腹痛为主。疼痛常限于上腹部,有慢性、周期性和节律性三个特点。
慢性过程起病多缓慢,一般少则几年,多则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。
周期性发作本病有反复发作的趋势,多数在晚秋及早春易复发,也可因气候突变、过度疲劳或饮食失调而引起发作。发作期可达数周至数月不等。如病情逐渐发展,则发作次数增多,发作时间延长,缓解时间缩短。
节律性疼痛:本病之疼痛多呈隐痛、灼痛或钝痛。有时可仅感上腹不适或心嘈而与饥饿不易区别。有时在进食、呕吐或服用制酸药后,疼痛可暂时减轻或消失。疼痛与饮食密切有关,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饭后1/2-1小时,十二指肠溃疡则在饭后3-4小时,有时还出现在半夜。因此,胃溃疡病人常害怕进食,进食后疼痛发作;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常赖进食来暂时缓解疼痛。
本病的其他症状,如常有泛酸、暖气等。体检时可有上腹部压痛。
(2)理化检查
X线钡餐检查:吃钡双重造影有较好诊断价值。直接征象有龛影出现,尤以胃溃疡明显。间接征象可见溃疡局部有压痛、激惹,溃疡对侧有痉挛性切迹。慢性病变可引起十二指肠球部变形。
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:主要是鉴别良性与恶性胃溃疡及临床上可疑溃疡而X线钡餐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,胃镜所见分为活动期、愈合期、瘢痕期。
(3)并发症
大量出血: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,常表现为呕血及黑粪。呕吐物为咖啡色,出血量大也可呕出鲜血。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下者可无症状,在100毫升以上或出血速度较快者可出现头昏、心悸、 心率增快等现象,如达1000毫升以上则可出现血压下降,甚至休克。出血后患者腹痛可较出血前减轻。
穿孔: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。患者常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痛,难以忍受,迅速波及全腹,卧位变动及深呼吸均可加重疼痛。腹肌紧张、强直呈“板状腹”,有压痛和反跳痛,肠鸣音减少或消失,肝浊音界消失。
幽门梗阻:常表现为持续性胀痛、伴暖气反酸、餐后加重,常大量呕吐并吐出缩食,呈酸腐味,吐后腹部症状减轻。检查患者消瘦,营养缺乏,腹部可有胃型、自左向右的蠕动波。
癌变:是消化性溃疡最危险的并发症。十二指肠溃疡极少发生癌变,胃溃疡少数可发生癌变,45岁以上患者多见。
(4)治疗
西医治疗
药物治疗:①抗酸药,氢氧化铝凝胶10-15毫升,每日3次。胃舒平2-3片,每日3次。②解痉止痛药,阿托品0.5mg,口服或皮下注射,每天3次,普鲁苯辛15mg,每天3次。②H+受体拮抗剂,常用雷尼替丁150mg,每日2次,法莫替丁20mg,每日2次。4-6周为一疗程,溃疡愈合率达80%以上,愈合后可用半量维持。④三甲二枸橼酸铋(TDB),能促进溃疡愈合,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,每日3餐前及睡前各服120mg,不与牛奶及抗酸药同服。②胃复安 lO毫克,每日3次,不与抗胆碱类药同用;吗叮啉10mg,每日3次。均能促进胃肠蠕动,加速胃排空,对溃疡伴运动障碍者有效。
手术治疗:适应症为①急性溃疡穿孔;②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;③器质性幽门梗阻;④胃溃疡癌变时。
中医治疗
单验方:白芍、地榆各30克,甘草15克,黄连5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用于消化性溃病属肝胃郁热者。
针灸
水针疗法:取胃俞、脾俞、相应夹脊、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、选用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,或阿托品0.5mg,注射于上述穴位,每次 l-3穴,每穴1-2毫升。
耳针疗法:胃溃疡取胃、交感、神门,十二指肠溃疡取十二指肠、交感、神门。每日1次,每次捻转l-2分钟,留针20-30分钟。
食疗
砂仁粥:粳米100克先煮粥,砂仁5克研末入粥,稍煮即可,对本病虚寒型兼胀满呕吐者尤宜。
(5)护理
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,有规律地生活。疼痛剧烈者,应卧床休息。若出现柏油样大便者,应立即到医院就诊。
饮食以易消化,不含粗糙食物纤维为宜,养成定时进食,细嚼慢咽习惯.溃疡发作期,宜进半流质饮食,每人进盐不超过3克,以减少对胃液分泌的刺激。
(6)预防
保持乐观情绪,注意劳逸结合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如太极拳、气功等。积极治疗慢性胃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,慎重使用药物,如阿斯匹林、保泰松、咖啡因等。避免暴饮暴食及生冷刺激食物和烟酒,克服不良饮食习惯。